这又是在某个午后的碎语闲言里织成的文字,思绪都裹挟着微微涌动的热流,融在了字里行间,发腻。
关于衰老,关于死亡,你什么解释都徒劳,肌体细胞新陈代谢引起的一系列正常现象,贯穿个体的始终。古人也深知一生死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,于是老去和逝去,理所当然。
钟爱玛格丽特•杜拉斯《情人》的那一句,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,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。备受摧残是因为衰老,而“更爱”,让老去瞬间有了最刻骨铭心的意义。每个人对衰老生死的看法不同,也许并不认为“理所当然”,但至少,有个能更爱你备受摧残的面容的恋人,你依旧少女心澎湃,也便可以接受“理所当然”。
一群老去的肉体最终覆没在汤汤江水,关于他们的灵魂——精神层面的某些东西,也许更令人好奇。或许是因为刹那芳华,他们想在垂暮之年感受一场新鲜年轻的旅行,抑或是因为年华流转,他们想聆听衰老和新生对撞的旋律。尽管结局令所有人都很精准地感受到了窒息般的痛楚,尽管除了“逝者安息”你无所合适的表达,尽管死亡是生命这条线段的另一个端点,尽管……但用最平庸通俗的词藻来形容,他们的心仍未衰老。东方之星之殇,各持己见,不置可否的是,他们的生命最终结束在了一个不属于他们躯体的地方,这是最大的悲剧。
大多数时候,你和世人一样,默契地避开一些话题,譬如老去,即逝。因为世俗的眼光和想法便大底是,带有负面气息消极色彩的字眼,最好能避开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。关于这些,人们倒是无一例外地契合统一起来了,说好听点是智者的规避,说难听点是裸体者的隐形外套,永远不会产生皱纹。这才是正真的悲哀,可却是世俗最正确不过的选择。
帝王死去,偌大的恢宏无比的陵墓,是他们的选择。他们也害怕老与死,于是极尽所能地为自己创造一个假象,在这个假象里,他们仍旧有金钱权势,凌驾于世俗之上。
看破衰老生死的人还是太少,庄子算其一。弘一法师临终一句“存,吾顺也;没,吾宁也。”也是禅意深远,亦非常人可睥睨达到的境界。你所能想到的,无非教科书上教条式的定义及解释,无非某某个体消亡的八卦,抑或是风花雪月之时因衰老而不可“女为悦己者容”的苦闷……这样的平庸,迎合这个能“将就”的世界,足够。
作为个体的悲哀,我承认,你我都是那个只能浅显平庸的了解衰老生死的人。